糖尿病患者 宜對症下藥
「GLP-1類似物」治療新突破
有效減低心血管併發症
控制糖尿病,最主要的目的是預防或減慢併發症的出現,皆因因糖尿病而出現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或中風等,都有極高的死亡風險。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丘思欣指出,有醫學研究顯示,在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當中,「GLP-1類似物」可降低患者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,且較適合肥胖及未能控制餐後血糖的患者。
如你有以下其中一項或多項特徵,便屬糖尿病高危一族,應盡早檢查身體及向醫生請教,特徵包括父母或近親有糖尿病史、肥胖、高膽固醇、血壓高及45歲以上人士等。
糖尿病最可怕之處,是其併發症會大大提高死亡風險。丘醫生指出,糖尿病會引致微血管,大血管或稱心血管併發症。當中微血管會影響眼睛及腎臟,「俗稱糖尿上眼會破壞眼底血管及黄斑點,引致眼底出血及黄班點水腫,有機會致盲,影響腎臟則會出現蛋白尿、腎功能衰退甚至腎衰竭等,最終要靠洗腎維持生命。腳部的神經腺也受糖尿病影響而導致足部經常出現麻痹、潰瘍及發炎,嚴重時需要截肢保命」。
大血管或稱心血管併發症則包括心臟病及中風等,「心臟病可以導致急性心肌梗塞及心臟衰竭,中風則大有機會半身不遂,兩者均會大大增加死亡風險,糖尿病患者不可不提防」。
要妥善控制糖尿病,一定要管理好身體各項血糖指數,其中反映三個月平均血糖值的糖化血紅素(HbA1C)要維持在7%或以下,較年輕的患者如能控制在6.5%或以下則為理想。日常「篤手指」量度的空腹血糖(FPG)為6mmol/L以下,餐後兩小時的血糖(PPG)為8mmol/L以下,另外血壓、血脂及體重均要控制理想才可更有效預防各種糖尿病併發症。
餐後血糖莫忽視 正確用藥防超標
原來較多患者集中處理好空腹血糖,但卻忽略了餐後血糖指數,心血管併發症的機會仍然存在。丘醫生表示,「空腹血糖做好,但餐後血糖指數仍超標的原因很多,可能是過量進食,特別是進食了較多澱粉質或升糖指數較高的食物。又或患者本身的胰臟功能已下降,未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以控制體內的血糖」。除患者本身的因素外,部份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如效果未如理想,也可能會出現餐後血糖過高情況。
丘醫生解釋,人體內胰臟的-Beta細胞負責分泌胰島素,以減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,糖尿病患者的其中一病因就是Beta細胞減少或功能變差,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,無法控制血糖指數而導致糖尿病。她引述動物實驗顯示,注射藥物以提升體內的GLP-1水平,可以增加Beta細胞數量,令其發揮正常的功效,,因此近年醫學界致力研究GLP-1對治療糖尿病的成效。
「GLP-1類似物」的作用是當血糖較高時,能促使胰臟分泌較多胰島素以控制血糖,「其另外特別之處是可延長胃部排放時間、減緩腸胃道吸收速度,並有效降低食欲,造成飽肚的感覺,減少食量,因此可有助減輕患者的體重,對過重及肥胖的糖尿病尤為合適」。而最近一個長達5年,函蓋九千多名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研究證實,其中一隻仿照人體GLP-1而製造的糖尿病藥物「GLP-1類似物」可讓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達13%,死亡率更可下降達22%。尤於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都伴有其他不良的心血管高危因素,所以要嚴選藥物以達到控糖及減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。
「GLP-1類似物」有效減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 肥胖者最合宜
丘醫生解釋,醫生在替糖尿病患者選用藥物時,除了考慮其控制血糖的成效外,也要考慮其他因素,包括安全性,有否副作用導致不良反應,或有否可引發可能危及患者健康的嚴重疾病等。同時,藥物對減底併發症出現的風險也是一重大考慮,「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藥物可為2型糖尿病患者作優先選擇」。
「GLP-1類似物」特別適合肥胖的患者,「一般而言肥胖的人士患上糖尿病的機會較高,『GLP-1類似物』可讓患者減少進食,繼而減輕患者的體重,效果較為理想」。另外,一些未能有效控制餐後血糖的患者,也可選用「GLP-1類似物」,因為該藥物會在血糖較高時發揮作用,對控制餐後血糖及避免低血糖的效果都較為理想」。
「GLP-1類似物」使用方便,一日只需注射一次,通常在早上注射後便可應付全日的需要,比起一日可能要注射多次的胰島素更為方便,患者不用經常記掛注射而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。